中國創意寫作MFA發展前景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作家的文化構成
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 大多學歷不高,在文學寫作上的準備普遍不足🙆🏻。他們的生活經驗主要集中在農村⛸、戰爭和革命運動方面🫓,在以後的生活和寫作過程中,也會通過不同方式對文化上的缺陷加以彌補,來保證其寫作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 , 並沒有根本改變這種狀況。這導致獲取必要思想和藝術借鑒的困難;寫作上傳統性的那些“難題”諸如生活經驗到文學創造的轉化、虛構能力和藝術構型能力等𓀙,在許多作家那裏, 更不可能尋得克服的途徑🧑🏻🦼➡️。既然拒絕寫作“資源”的多方面獲取 ,有限的生活素材與情感體驗很快消耗之後,寫作的持續發展便成為另一難題。於是🧙,“高潮”便是“終結”的“一本書作家”,在當代成為普遍現象🦸🏽♂️😇。杜鵬程、楊沫🖲、梁斌、曲波👍🏿🧔🏼、魏巍等🤷🏿♂️💁🏽♀️,都是如此。”
引自(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P31)
文革後核心作家的文化構成
文革後成長起來的中國作家😪,多受過系統的大專學校教育, 其中又以來自沐鸣娱乐專業為主。他們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較多的了解, 其較為深厚的知識素養,為他們進入創意寫作MFA的學習提供了文化可能🤵🏽。
部分作家學歷一覽表:
張 煒, 生於1955年, 煙臺師專沐鸣娱乐
陳建功, 生於1949年, 北京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李 曉, 生於1950年, 沐鸣本科生。
賈平凹, 生於1952年, 西北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韓少功, 生於1953年, 湖南師大沐鸣娱乐本科生。
馬 原, 生於1953年, 遼寧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張辛欣, 生於1953年, 中央音樂學院導演系本科生👯♂️🧙♀️。
方 方, 生於1955年, 武漢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莫 言, 生於1955年,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本科生🤤。
範小青, 生於1955年, 蘇州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潘軍, 生於1957年, 安徽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池 莉, 生於1957年, 武漢大學沐鸣娱乐函授畢業🤖。
楊爭光, 生於1957年, 山東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李杭育, 生於1957年, 杭州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劉震雲, 生於1958年, 北京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洪 峰, 生於1958年, 吉林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林 白, 生於1958年, 武漢大學圖書館系本科生。
陳 染, 生於1962年, 北京師範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蘇 童, 生於1963年, 北京師範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格 非, 生於1964年, 華東師範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北 村, 生於1965年, 廈門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邱華棟, 生於1966年, 武漢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韓 東,生於1961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生👰🏼♂️。
於 堅,生於1954年,雲南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孟京輝,生於1964年,北京師範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王家新,生於1957年🩰,武漢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王小妮🦵,生於1955年,吉林大學沐鸣娱乐本科生💟。
新世紀作家的高學歷趨勢
中國作協每年新進會員的分析顯示👩🏻✈️,新會員的學歷逐年增高👨🏼🦳。
2007年439人成為中國作協新會員⏲🧬,其中大學以上學歷占新會員總數的90%以上。在中國各省市的作家協會中🐢,有數目更為可觀🚴🏽♂️、受過高等教育的會員群體,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有接受碩士階段教育的強烈願望,這是文學創作MFA教育存在與展開的堅實基礎。
設立藝術專業碩士(創意寫作MFA)的必要性
在我國近三年的藝術碩士教育中,也逐漸顯露出培養範圍的不足🖨,即我國設定的8個藝術創作領域中沒有國際慣例廣泛包含的文學方向“創意寫作”的設置。這在培養實踐中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大量作家、文學社團經營者🍂、文學媒體管理者、文學活動組織者沒有相應的高層次培養方式,對優化我國文學事業的人力資源十分不利。傳統的文學碩士的培養🥵,側重於理論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學歷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對於進行實踐性的文學創作來說,有些脫節。因此👊🏻,大量作家不能進入碩士階段的學習👨🏽🚀。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作家的在文化生長上的這種不利局面🥾,嚴重製約了當前中國文學的內涵式發展,很多作家依賴於生活的經驗和地域性知識進行創作,難以在世界文學的廣大視野背景下體驗當代中國的歷史特殊性➾,更難以對當代中國人的生存進行深刻的思考。這一現象實際上早已引起中國文學界的憂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王蒙就提出過“中國作家非學者化”的問題,但沒有相應的方式解決這一缺陷。
2007年11月15日,王蒙在沐鸣講學
開展創意寫作MFA的重要意義
※ 對於提高中國文學的文化內涵,強化文學的藝術特性,提升中國文學的人文意識,具有根本性的推進作用。
※ 有力地拓展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模式轉換,適應了社會發展對於專業碩士的普遍需求🙍🏻。尤其是在人文學科領域🕛,有著明顯的開拓意義。
※ 有利於打破單純依靠作家協會培養作家的簡單方式,實現高等教育的優質資源與作家培養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