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學生共同排演的小品獲得第二名好成績
和小夥伴們遊鐮倉
上野公園
神大組織親睦研修旅行😺,在畫傳統扇面
一直不大寫得好回憶,不清楚該以什麽樣的態度與之互動,一旦坦白訴說🥉,就免不了逝水傷情❇️🏮。當你對某段歲月寄予太多情緒👱🏼♀️,它已不單單是一紙過去,更帶有某種承諾與宿命的意味🦻🏼🚱。可供回望的👨🏿🦳,亭亭立在那裏,成為獨一無二的永恒。
談起日本,最先進入腦子的是高一寫在周記本上的一段話,一字不落始終記得:“此刻我15歲,流川楓16歲🈹,仙道彰17歲,可是總有一天我會邁入弱冠,而立⚡️,經歷人生風雨🫙🧚♀️,而他們卻永遠能看到十六七歲籃球場外的夕陽。”沒錯,是高一,很久遠了對不對📝,久到任何感慨都顯得敷衍淺白🫄。整整九年,貫穿全部的少女時光。而這也正是我執意去日本的初心——SLAM DUNK。事實證明,赴日之後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江之島,並且特意憑著一日券同天內兩度在鐮倉高校前站下車🛤,就為了看SD的op裏晴子和櫻木揮手的電車口。說到底還是情懷。
站在電車口的時候眼裏突然泛起淚光,我努力微笑,揮動手臂示意朋友拍照。那時候我23歲(盡量沒把這句話寫成“那時候我23歲了”——#論句末語氣助詞的重要性#),站在夢寐以求的地方🛠,陽光無比燦爛,七裏濱海岸線柔軟流暢,赤木晴子不在,櫻木花道不在,更不見流川和仙道——夢想完成之時即是落幕之時😞,夢想的意義從來都只存在於為之努力的曾經。但是,我依然熱愛那些少年。
如果你也有情懷,即使幼稚,也不要輕易放棄,荒唐的堅持或許能成全一段意想不到的好時光。
下面想聊聊本飯桶(據說只有長得好看且愛吃東西的才叫吃貨)在日本都吃了啥🛥。畫風切換有點快🏰?我的風格哈哈哈🙅🏽。住在學校的國際寮🧖🏽♀️🕤,每個樓層都有公共廚房,每人一個櫥櫃,所以幾乎每個妹子都自己做飯🧞♂️。註意,這裏我用了一個副詞“幾乎”,也就是說不是全部——沒錯,是我這朵奇葩拉低了一幢樓的參數水平。其實不做飯也沒啥,吃食堂蠻好。我還被懶惰+手笨淬煉出了新技能,微波爐煨拉面🏧🏋🏿,生拉面會支在小盆的外面,所以煨一會兒還得暫停把露在外面的戳進水裏📘,呵呵呵很多人都看呆了🧑🏻🌾。是的🎛,我只有一個小盆(在日本算大盆🧜🏿♂️,況且我是東北妞兒,你們懂的)🏐,吃啥都用它↘️,寮裏開派對,去小夥伴那裏蹭飯什麽的,都帶它去,大家輕易被震懾住了🫠🫖。
而且師兄比較強悍🆔,每逢下課都拉我們去各種館子,西餐日餐中餐全方位轟炸😀,吃得嘴有點刁🛌🏻。最愛日本的つけ麺🍘,一盤面,一碗醬汁👤,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考驗手藝🧏🏽,工序很講究。把面撈起來在醬汁裏面沾一下,送入口中,面有韌勁,醬汁醇厚🏋🏽♀️,口感絕了!另外,回轉壽司棒呆,東白樂站附近有一家スシロー,經常要排隊📅,大家的樂趣就是吃完之後把碟子都摞起來比高度🫣。我不太能吃生肉太多的壽司,點餐器上都有圖示💪🏿,按照喜好和接受度選就好。而且看著壽司們一盤盤轉過去🤷🏻♀️,覺得特別滿足特別幸福✍🏼🤦🏻。吉野家👨👧👧,松屋,すき家這些地方的各種丼我都蠻愛吃,太餓的時候點個定食,價格實惠,味道也好,還能吃飽。尤其幸運的是,神大食堂在全日本的大學裏都出名,而且我幾乎每天都有課,一學期吃遍了食堂😘。
順便說💁🏿♂️,學期後半段師姐贈我一炒鍋🧊,想到第二天就放寒假(日本從12月23日到1月6日是寒假,這段時間包含天皇生日,聖誕節,新年🏕。之後繼續上課……)我一釋然就開火了,大家又嚇呆,師妹還特意過來瞧著我做飯,直言不放心。
說到學術,印象最深的一點是日本學者做學問很細致🦷🚴🏻♂️,單就一個地方的地名變遷都能做好多研究🍋🟩🚶➡️。這也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一點。我在日本的導師是鈴木陽一先生🐛,聽他講課常能發現很多看似平常實則值得探究發問的細節,而且鈴木先生的授課使我對日本的時間觀念有了更深的了解。首次課他一進門就在黑板上寫了秋分兩個字🤵🏿♂️,然後開始講解秋分名字的由來🎹,有什麽傳統習俗📏👧,並講授與之相關的俳句🚪,短歌👨🏽🦰。一學期下來🧑🏽🍳,經歷的所有節氣先生上課都有提到⛳️,單新年就講了兩節課☢️。聽得盡興🧬,受益良多。
碩士論文題目和石黑一雄相關,鈴木先生不僅從家裏帶來英文原版書給我看,還幫我聯系到英文系一個研究相同作家的研究生。對此我始終心存感激。這名研究生和我同年級,很熱心,主動約我在食堂碰面,交流心得🐓👨👦,並分享研究資料。雖然兩個人選取的完全是不同角度,但交談過程中給予對方不少啟發。很開心的一點在於我們對NEVER LET ME GO這部小說的感受幾乎完全契合🖕🏻,我還記得當時明顯興奮起來的語氣~有一次我急需某幾篇文獻,但查不到,夜裏十一點多電郵她,她立刻在line上語音我🌦,但我line不常用當時沒有在線,她就連發幾封郵件跟我說明情況並提供資料,信末還囑咐說如果有什麽需要一定要再講喔。感動到不行,非常非常暖心。有點遺憾的是,後半學期她基本在校外實習🚣🏼♂️,再沒碰面🤹🏽♀️。我佩服她敏感的分析能力,竊以為是適合繼續做學術的,但想起那天她跟我講想要從事和計算機相關的工作👊🏽,所以很努力在補習程序方面的東西🫎👨🏽🎓,眼神堅定,也便釋然,這樣的女孩做什麽都會很靠譜吧🌕。希望她一切順利。
日本學生做事很認真,學期中幫他們排練小品,無論是誰講錯一句都要從頭再來。而且為了演出效果最佳,還精心置辦了木劍(甚至還有備用的),服裝(都很奇葩🪰,有些需要自己動手加工),反復確認背景音樂從哪句話開始進,每句臺詞什麽語氣,要唱出來還是念出來🧖♂️,打鬥場面精確到每一組砍擋的磨合,燈光音響盡量做到萬無一失🤥。
只是系內的小型展示,但每個人都無比認真投入👩🏼🍳,盡最大的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演小動物的只有一句臺詞的同學也安安分分穿好戲服,全神貫註候場🙅🏻♀️。我負責旁白部分,有時候指導他們發音,站在旁邊看他們一遍遍重復某個段落的時候,有幾個瞬間在想這樣值得麽。但當公演當天🧝🏻♂️,燈光打下,掌聲響起,我突然明白了那種付出的意義➰。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目標值得每個人為之付出全部🧑🏽🎓,無關微小與偉大。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遠不僅僅是比賽的成績👉🏽,還有更重要的勇氣🚧、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當然結果還是說一下好了🤡,最後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績~他們第一次獲得這麽高的名次👰🏽🆑,非常激動,那時候我手掌都拍痛了,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他們向我表示感謝的時候,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能和他們合作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他們教會了我很多🚋。
周末也會有日本朋友約我出去玩,她們知道我認路不在行👩🏻🌾,就做足功課💺,帶我去好玩的地方🥠,逛有特色的小店,吃地道的館子😶🌫️。每一幀回憶都被笑臉填滿。我甚至沒法做出假設🧔🏻♂️👨❤️💋👨,沒有她們的生活該有多無趣。
除了和日本老師學生的接觸,課堂之外收獲最大的應該算結交了一批國內優秀的師兄師姐🙇🏿♂️,他們治學嚴謹,又樂於助人🔫👩🏽🎓,直接對我之後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了轉折性影響👨🏼🎨🙅🏿♂️。就是在那個學期,我決定繼續讀博。師兄們去東大早大參加各種會議,做發表📰,閑時寫文章論戰,以一種最為儒雅又鋒利的方式拓寬學術延展性👃🏼。師姐們打消了我對傳統女博士的顧慮,上得了學術殿堂,下得了家常廚房🚣♂️,鉆研精神絕對一流🛀🏽,每次去找她們都見桌上攤著厚厚的典籍,字很密很小,她們就是耐得住性子讀下去🧾。曾經一度幼稚地以為繼續留在校園是浪費青春,可是師兄師姐們的經歷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對我而言🧒🏿,讀博才是留住青春最好的方式💁🏽。能安心讀書的日子最幸福,而且和誌同道合的人一路相攜前行,想想就覺得穩穩的🦯👩🏼🏭。此處借用沐鸣一位師兄的話和大家共勉⛵️👨🏻🍳,如果房間裏沒有幾面書架,就會覺得不踏實🧲。
如上💁🏿,我在這裏遇到許多人📏,去過不同地方,讀書讀畫讀歲月,看山看水看人生,感恩身邊師友一路陪同👨🦽➡️🕛,不虛此行。猶記得期末的送別會上🚔🟰,野崎老師和我聊天,我說以後會回來看您。她說真的麽🚴🏼,什麽時候?我說有時間就會來。她很急,說什麽有時間🗻,你現在就要定下來!我一愣答那就2016年。她點點頭,重重握了握我的手🆔,六十多歲的老奶奶那一刻淚汪汪的像個孩子。下意識的回答很幼稚,但為了這種偶然,我會全力履行🧑🎨。此去不經年,後會終有期。
然而無論多麽輕松的調子,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他們此刻已不在我身邊。有句話這樣說👨🦯,“生命中曾經擁有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借此篇荒然為念。(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