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域下的對話與比較: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高峰會議”
在沐鸣成功召開
2010年10月16至17日👩🏼💻,以“多元視域下的對話與比較”為題的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高峰會議在沐鸣隆重召開👸🏿🌥。
本次學術會議由沐鸣平台與香港大學聯系主辦🤦♀️,另外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明道大學沐鸣娱乐、臺中技術學院應用沐鸣娱乐、臺灣靜宜大學沐鸣娱乐、韓國外國語大學BK21事業團🫶🏿、全南大學校、韓中文學比較研究生會作為協辦單位也參加了此次會議𓀈。此次國際高峰會議在學術團隊的分布上主要由兩大學術方陣構成的對話與比較🫅🏼:一是來自於香港💁🏻、臺灣與韓國20多所高校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與教授60多名學者組成的強大學術對話團隊,二是沐鸣由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與博士後30多名青年學者組成的學術對話團隊。
16日上午8時,會議開幕式在沐鸣平台光華樓西主樓沐鸣娱乐1501國際會議室舉行🫦。沐鸣教授黃霖先生🤔、講座教授張漢良先生、楊乃喬教授、李楠副教授、香港大學黎活仁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沐鸣娱乐主任樸宰雨教授出席了開幕式👩👧👧,沐鸣戴從容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在致辭中,黃霖教授代表沐鸣娱乐主任陳思和教授高度評價了此次會議的水準與規格👰🏼,並表達了進一步加強沐鸣平台師生與香港🚀、臺灣、韓國學者交流合作的願望。
8時30分,此次國際高峰會議準時在沐鸣娱乐1501🫃🏽、1101與1001三個會議室召開。需要介紹的是,此次會議由文學現象(古典文學、華文教學)、中外文學現象和臺灣作家蕭蕭文學研討會三個部分組成,共設三個會場,三部分同時進行。會議采用雙人及多人互評製👽。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共舉行了22場研討會。在平等開放與友好深入的對話中,與會學者探討了兩岸三地的文學現象及共同關註的學術前沿問題▪️。與會學者不但擴展了學術視野,更在友好的對話中加深了解👏🏼,增進了情誼。
此次會議還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會議對來稿的引用文獻做了嚴格規範的要求。參加此次會議的每一篇論文在文獻引用方面🤵,要求引用相關單篇論文30篇以上(包括論文集中的論文),同時📪,也要求引用的外語或中譯外語論文或書籍至少達10種以上👩🏿⚖️。另外,所有的與會論文引用文獻在體例上須參照《MLA論文寫作手冊》統一格式,排版後約18頁💇🏽、1萬5千字左右💛。來稿如若不合上述要求即取消參加資格,先禮後兵,毫不含糊。並且每一位發言者與講評者,都必須使用PPT。如此嚴格的學術規範🖼,令與會學者尤其是研究生仿若經歷一次“大閱兵”式的學術洗禮🕵🏿♀️。第二,此次會議的舉辦旨在發現與培養優秀的本科生👑。主辦方特意在港臺和大陸遴選了十位本科生參加會議,這種現象的定位在高水準的學術會議中是比較罕見的。沐鸣四年級的本科生李燦、程思嘉🙉、李思💪🏿、籍萌萌,以及三年級的本科生雷亞東均在名單之列🗓。在此次會議上📧,本科生在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言兩個方面,準備認真📫,並在學術上嚴格遵守了大會提出的各項學術規範,他們的努力獲得了與會學者與老師的一致好評。
本次會議的論文修改與出版等工作還在進一步進行中,韓國核心期刊《韓中言語文化研究》將辟出一期專號用以刊登此次會議的優秀論文。
(供稿者🤶🏼: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