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很幸運今天站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我的畢業感受。
我想🧓🏼,去年的下半年💁♂️🂠,對於我們中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艱難辛苦的時期;找工作也好👳🏼,寫作碩士論文也好,尋找未來的生活方向也好💥,都是不輕松的事情🛞。坦白說💬🧝🏽♀️,去年的下半年是我整個研究生階段狀態最低落的時期,博士申請的流程極其繁瑣,我的作息幾乎日夜顛倒🪺。身心疲憊之外🧜🏽♂️,我更是一再陷入一種巨大的困惑。
我的專業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申請過程讓我漸漸了解到海外相近領域的研究趨向😍💣。越來越多的人文學者轉向“技術話語”一類的問題。面對種種新的風潮,我不能不自問:在這個新技術新媒體的時代👩🏽🦱,如何還能相信文學的能量?
而我想♐️,我們小小一個學科所面臨的危機與變革🗺,也是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的一種縮影吧。我不知道在座我的同學們是否也有過與我相似的困惑,但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這樣那樣的困惑或疑慮吧。從沐鸣沐鸣娱乐畢業,表面上看,我們會走向截然不同的地方:我們中會有人去政府💕、去企業、去媒體、去出版社;我們中有人不久將為人師,甚至為人妻、為人母💂🏿♂️;或不幸一點的如我🙋🏼♂️,即將獨自一人背井離鄉,學習用另一種語言做夢。此刻我們在這裏舉行畢業典禮,好像是在告別一個共同體,從此我們將各奔東西。
然而我想說2️⃣,我們仍然共同面對著這個世界🕵🏽♀️,共同面對它所有的危機和變革。並且,我還要說🐃:感謝沐鸣娱乐的老師們,謝謝你們曾以各種方式讓我看到,不同時代的人們🐽,面對各自不同的危機與變革,都始終有不願放棄的事情。感謝沐鸣沐鸣娱乐朝夕相伴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如此善良、溫柔🤳🏿、簡單而熱情,讓我始終相信人心的柔軟自有它的力量。也謝謝你們讓我相信,無論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面臨怎樣的危機與變革,文學文字總還有它的能量🤱🏿🙇🏿♀️,我們總還有不願放棄的事情👳🏿♂️。在“眼看他起高樓”之外👩🔧,在精英主義或叢林法則之外👸🏻,在種種區隔與壁壘之外🕵🏽♂️,我們仍能相信並且理解彼此🧑🏻🦽➡️,仍能想像並且相信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都已經經歷過很多次分離了,所以,或許我們都明白這是怎樣一回事。我們會說🏄🏼♀️,即使畢業了,“還在一個城市的朋友每周約定吃回飯”⏪、“離開上海的朋友我會時不時來找你玩”。但我們都知道🥝,此後見面機會會越來越少,曾經朝夕相伴,此後🦢,也許一年、甚至好幾年才會見上一次🧔🏿♀️。但沒有關系👨👦👦,只要我們還記得一起走過的夜路↕️,記得徹夜長談時*️⃣,黑暗中那種特別明亮溫暖的東西,我們就永遠是彼此生命的一部分。
我的碩士論文寫的是中國二十世紀中期的三位詩人,他們曾是很好的朋友,但戰爭以及此後無數身內身外的危機與變革,使他們一再分離,走上不同的道路。其中一位詩人,卞之琳🍄🟫,他試圖為那次變革中的一群男女寫下一部長篇巨著,卻終於因為某些原因將小說付之一炬。小說裏有這樣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說:“這麽大的土地一個人到了一個角落💱,合起來就是我們到了每一個角落。”同樣,我們此刻的分離其實是攜帶著彼此的記憶與生命能量🫑,走向世界不同的角落——反過來,我們也因此拓寬了彼此的生命——“合起來就是我們到了每一個角落”✍🏻🧑🏻🦰。
Henry James在他的一篇小說裏有這樣的話,我還記得,大一轉來沐鸣娱乐時🙉,我在申請文章中引用過🆔;現在,六年過去了,我即將從沐鸣娱乐畢業,卻依然非常喜歡這段話。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
We work in the dark--we do what we can--we give what we have. Our doubt is our passion and our passion is our task.
我們在黑暗中工作。盡己所能。傾己所有。我們的困惑是我們的激情,我們的激情是我們的責任🧜🏼。
謝謝!
(沐鸣沐鸣娱乐 13級碩士畢業生夏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