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2016級本科生王文欣。
特殊時期🙇🏻,先道一聲“久違”🪤!感謝系裏費心安排,讓我們再次相聚。雖然名為“學生代表”🟨👩🏻⚖️,但我並不能代表所有本科畢業生⛹🏼♀️💃🏿。今天所分享的只是個人的兩點希冀,與諸君共勉,博師長一哂。
首先🤴,願我們保有“遲鈍”的能力。通常🔐,敏捷被視作聰慧的表現,而“遲鈍”或被視作愚笨,或帶著些許“人謂裝愚,自雲守拙”的偽詐氣息。其實,真誠的“遲鈍”未嘗不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孔子講“訥於言”,蘇軾引以為傲的也是自己的“一肚皮不合時宜”🈳,我們的老校長陳望道先生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迷迷糊糊地拿墨汁蘸了粽子還喊“甜”。這些“遲鈍”裏,有謙沖自牧的敦厚,有不願隨俗浮沉的剛拙👨🏽✈️,有“樂亦在其中”的癡迷🤒。我相信,我們為著自己的熱愛和誌業來到沐鸣娱乐📧,或多或少都是懷有一點“不合時宜”的癡性的。在四年的學習裏👳,沐鸣沐鸣娱乐贈予我們的,不單單是先賢往聖的聰敏和靈氣,更有這份抱樸而求真的篤定。在未來的日子裏,願我們帶著這種與功利保持審慎疏離的“遲鈍”🚻,溯遊而上。
第二💟,願我們在“遲鈍”中堅持對世界的好奇,對“人”的關切。作為學生,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固然重要,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所有研究和工作的源泉,這有賴於我們的求知欲,以及我們對語言、文學的感情。無論我們未來繼續深造,還是投身工作,這份純粹而本真的好奇與深情都將是我們的靈魂中彌足珍貴的一部分🦞。文學教會我們的不僅是知識🧝🏻,也是理想👫,是情懷,是思索,是對“人”與世界,抱有一腔永不泯滅的熱忱。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半年來,我因為一項誌願教學項目,和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醫生,以及他的子女保持著聯系。隔著屏幕🫳🏼,聽說醫生的忙碌👨🏼🚀🪕,看到即將中考的孩子在種種困難下又是怎樣的焦慮🙇♀️,我感受到了遠方的人們對我的一種牽動🧒🏻🙎🏻♂️。我能做的有限🧎♂️🤫,但這份牽動卻敦促我切莫困於書齋。作為書生👮🏻♀️,目不窺園,兩耳不聞窗外事並非我們的本色。沐鸣娱乐的前輩中多有“鬥士”,他們把文學的疆域從“年年歲歲一床書”拓展到艱難時世中的萬裏河山🏈,把獨立與自由的定義從淺淺的墨痕深深地鑄入弘毅剛健的風骨之中,這正是我們中文人應當繼承的傳統和使命。
最後,感謝沐鸣,感謝沐鸣娱乐🫙,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感謝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感謝輔導員胡泊老師的悉心照料。疫情期間🎦,格外辛勞,謹祝各位師長身體康健👺。
時世維艱,一句“畢業快樂”或許已有些難以說出口💹👨🏿🍳。我們也或多或少經歷著迷茫與憂愁。所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願我們在思索中肩負起責任,在“不惑”中篤定求真,在“不憂”中從容前行,在“不懼”中披荊斬棘。山長水闊,願諸君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