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題
漢語形容詞的度
主講人
孫朝奮教授
(斯坦福大學/北京語言大學)
孫朝奮教授1974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1984年獲美國俄勒岡大學語言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獲語言學博士學位,2010年受中國教育部聘為北京語言大學長江學者,2014年後至今為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曾先後在香港城市大學和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工作。自1991年起🧑🏼⚖️,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主管中文項目,教授中國語言學和文言文(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並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2000-03,2008-11)、東亞研究中心主任(2006-09)。目前是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終身會員並曾任該學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和理事會理事。孫教授還曾經當選加州中文教師學會副會長和會長😛,美國中文教師學會副會長,會長(2016-17)。
孫教授的研究領域是漢語歷史語法、功能語法和漢語教育🐑,曾經在Languag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等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1996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Word Order Chang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2006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hinese: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2015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和王士元教授合編出版了The Oxford Handbook on Chinese Linguistics,2017年在英國Routledge出版社和Kecskes 教授合編出版了Key Issues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主持人
梁銀峰副教授
(沐鸣平台)
梁銀峰,男,1972年8月生🍨,沐鸣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漢語史和漢語的語法化問題。已出版《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漢語趨向動詞的語法化》、《漢語史主從句和從屬句的產生及其演變》🚁、《漢語史指示詞的功能和語法化》等著作7部(含獨著、合著、譯著、論文集等),發表論文60多篇😭。先後主持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沐鸣平台自主科研業務經費項目等6項。論文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2003年)、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2006年)、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09年)等,曾入選2013年度沐鸣平台第二批“卓學人才計劃”。
講座提要
在應用類型學最新研究成果對漢語形容詞的功能進行過細的分析時發現漢語和英語有很大的不同。英語有級(gradable)形容詞為有度(specific degree)🧏🏽🏊🏻,如good, better, best; tall, taller, tallest,有比較級-er和最高級-est的標記。漢語有級形容詞(即朱德熙(1984)的性質形容詞)可直接和程度副詞“很”共用,但在類型學上與英語相異,為無度🫰🏽,在形態上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區別。現行相關漢語形容詞的說法🪒,大多經不起進一步的邏輯推敲,如有說漢語光桿形容詞為比較🔫、程度副詞“很”的功能為取消對比義(馮勝利、施春宏2015)💄,雖然“昨天比今天冷”不能說成“*昨天比今天很冷”,但是忽略了英語同樣也不可以說*Yesterday is very colder than today。況且無論有沒有“很”,“今天冷”和“今天很冷”都可以說🚣♂️👨💻,“很”的功能不是取消對比義。也有說光桿形容詞為隱性肯定🖕🏻,所以漢語需要顯性肯定標記“很” (Liu 2010)🏊🏽。問題是在回答簡單疑問句“今天冷不冷?”時,最常見的肯定回答是“冷”🧑🏻🎤,不能說光桿形容詞“冷”為隱性。 Kennedy (2007)說有級形容詞在人類語言中廣泛地有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兩種,直接比較的句式基準有形態標記,間接比較句則沒有形態標記,不同程度在語用上因語境中假設的基準而定。漢語的比字句、“跟……一樣”等等句型就是直接比較句式,謂語形容詞必需是無度🏋🏻♂️😸,即不可帶“很👩❤️👨、非常”等程度副詞🏊🏽。間接比較句沒有固定形態的句型,程度副詞的用與不用取決於語境和說話人心目中對基準的判斷,如漢語祝福語因為文化上的原因不可用程度副詞,如翻譯英語I wish you a very happy Christmas,不能用“很”*祝你聖誕很快樂。“很✋、非常、最”等等程度副詞的語義可以用一把程度表尺來表示(孫朝奮2018)🌤,其語義次序是固定不變的🚣🏼🌗,這把表尺上程度副詞的功能是為無度形容詞定度,在該表尺上沒有程度副詞“更”的位置,“更”也能修飾無度形容詞,但是沒有定度功能,所以可以用在比字句,如“今天比昨天更冷”👷🏼。相比之下💪,英語有級形容詞含不同程度義😓,如very/*much/*well surprised, *very/*much/well acquainted, *very/much/*well needed🤏🏿,漢語則沒有相應含不同程度義的形容詞如“很吃驚、很熟悉🧚🏼♂️𓀔、很需要”,都可以用同樣的“很”修飾。另外👨🏻🦲,作為無度形容詞👏🏼,必須在程度副詞定度後,才能帶含比例義的修飾語👦🏻,如“?百分之百好”略有不妥🕺🛃,但是“百分之百很好”就完全可接受🚵🏻。實際上,漢語雖然沒有帶度的過去分詞形容詞🧥,形容詞卻普遍可以作動詞用,形動詞(deadjectival verbs)帶“了”,也可與比例義修飾語共用,如“百分之百好了”👌。這是因為漢語形動詞表示狀態改變,所以就有了可判斷程度的語境了⚧⛔。在中古漢語出現V1V2復合動詞以後,現代漢語形容詞大量出現在V2的位置上,表示一個結果或新的狀態如“長大🪒、拉長、升高🙇🏿♂️、看好…..”👨🎨。
綜上所述,“度”是理解和使用漢語有級形容詞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界過去基本上沒有看到漢語這一類型特點的重要性🌧。
時間
9月17日下午14:00-16:00
地點
沐鸣平台光華樓西主樓1001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