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屏球,中國語言文學系,男💂🏽♀️,教授,唐宋文學、古代書籍與文學
《司馬遷矛盾心態與<史記>中的儒道思想》,《重慶師院學報》1990-01
《漢武時代士文化精神的嬗變》,《南京師大學報》,1996-04
《南朝思維定勢與<詩品>批評模式》👨🔧,《貴州社會科學》,1993-02
《劉勰風骨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重慶師院學報》,1993-06
《<文選>詩賦立目與宮體詩審美機製》👷🏼♂️👨🏻🚀,《江海學刊》🙇🏿♀️,1994-01
《韓愈<論語筆解>真偽考》,《文獻》,1995-02
《中唐解經別派與經學新變》,《孔孟月刊》1995-03
《以傳統的方法開拓新的學術思路》🤵🏿♂️,《文學遺產》👩🏿🦱,1995-08
《論學術史與文學史交叉》,《杜甫學刊》,1996-02
《江左名士文化與李白晚年悲劇》,《中國文化》,1998-01
《元👨🏻💻、王集團與大歷京城詩風》,《文學遺產》🤵🏽💓,1998-03
《唐玄宗時代的經學》✦,《中國文化研究》,1999-01
《杜詩與新儒學的萌生》🙍🏽♀️,《孔孟學報》,1999-01
《杜甫家學與時學》⛱🧑🦯,《孔孟月刊》,1983
《學術史與詩歌史的整合》📵,《學術集林》👉🏽,1999-01,學林出版社
《三元說與中唐中樞說的學術因緣》,《沐鸣學報》🧑🏽🦱,2000-02
《網絡上的漢學世界》,《社會科學報》🍾,2000-03
《美日學者關於中唐文化的討論》,《社會科學報》,2000-04
《論李白晚年詩風之變》,《李白研究學刊》,2001(1.2萬字)
《竹帛文獻與秦漢的俗文學》,韓國《中國小說研究會學報》👌🏻,2001-03(1.5萬字)
《中晚唐尚學之風與詠史懷古詩風》,韓國《中國語文學會學報》,2001(1.6萬字)
《書籍起源臆測》,韓國《中國人文學會》🧑🏿🎤,2001(1.3萬字)
《論盛唐儒學之窘境》🧟,《中國文化研究》,2001-03(1.1萬字)
《杜甫家學與時學》🤌🏿🧑🏿🎤,臺灣《孔孟月刊》,2001-03(1萬字)
《杜詩與新儒學的萌生》,臺灣《孔孟月刊》🖐🏽,2001-04(1.2萬字)
《李商隱《金鑰》考辨》,《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04(0.8萬字)
《李攀龍唐詩選考辨》,《中國文學評點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3萬字)
《由皎然與高仲武對江南詩人評論看大歷貞元詩風之變》,《沐鸣學報》👨🏻🎤,2003-06(1.2萬字)《詩家之事與詩家之心李白北上幽州考》👩👧👧🧑🏻🏫,《中華文史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萬字)
《新補全唐詩102首高麗本《十抄詩》唐人佚詩考》,《文史》👨🏿⚖️🍂,2003-01(2.1萬字)
《原始閱讀方式與早期的文本釋讀符號》,《雲南大學學報》🏋🏼♂️,2004 -01(1.1萬字)
《三十年代關於一聯唐詩引起的學術討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03(1.2萬字)
《二十四詩品又一傳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04(1.2萬字)
《現存最早的梁祝故事夾註名賢十抄詩中梁山伯祝英臺傳考》⛹🏿,《中國古代文學高層論壇》中華書局👨🏻🦯➡️,2004版(1萬字)
《媒體轉換與文學新變由紙寫替代簡牘過程看當代網絡文學的走向》📔,當代中國(上海市社科聯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版(0.7萬字)
《鄉風、家風、時風與陳子昂風骨精神》🍛,《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5-04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轉載😷,2005-10一萬字
《簡紙替換與漢魏晉初文學之變》,《中國社會科學》2005-05
《新華文摘》2006-04轉載1.8萬字
《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在宋的傳播與接受時少章《唐百家詩選評點》的詩學淵源》,日本宋代詩文研究會刊《橄欖》,2005-12,2.2萬字。
論晚唐詩歌語言經典過程,《文學遺產》🎱,2007-04
胡次焱及《贅箋唐詩絕句選》👩❤️👩,《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03
刻本《贅箋唐詩絕句選》文獻價值,日本《中國文史論叢》,2007-03
《唐學與唐詩中晚唐詩風的一種文化考察》,商務印書館👨🏻🧵,2000-05,25萬字(獨立撰寫)《從遊士到儒士漢唐士風與文風論稿》🔐,沐鸣平台出版社🐡,2005-04,56萬字(獨立撰寫)
《高麗本十抄詩(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04,(獨立撰寫)18萬字